“有事起奏,无事退朝!”
听得一个娘里娘气的太监说道,生平最受不了这种娘里娘气的声音了,我在心里嗤之以鼻,即便如此,也不敢暴露出来,谁叫人家是皇上身边的人呢,倘若他在皇上身边说自己的坏话,一次两次皇上不行,难免说得多了,引起皇上的怀疑,自古至今,哪一个帝王不是生性多疑!再者说,这种不健全之人,心里也难免有点变态,有点不平衡,以后还是少惹为妙。
在心里这样想着,突然听到一个声音传来,打断了我的思绪。
“皇上,臣有本启奏!”只见兵部尚书张筠站了出来,屹立在殿堂正中央,低着头,恭敬的说道。
其实如方才所说,兵部尚书在六部尚书之中自然是比不上吏部和户部尚书,而张筠不仅是兵部尚书,他还是东京转运使,因此他的权力一下子就加大了很多,因此他才得以列于右边诸官之首。在大宋朝转运使的权力很大的,张筠也是凭借这一职位在朝堂之上,有的一袭之地。
皇上一看上奏的是兵部尚书张筠,眼前一亮,很是欣赏的看着站立在殿堂之上的他,嘴角微微上扬,说道,“准奏!”
“启奏皇上,近日来前线传来战报,说是辽国近日频繁向边关增加兵马,运输粮草,也是多调来了两万人马,行迹可疑,恐怕是要对我朝不利啊,还清皇上早做准备!”张筠面有忧虑的说道。
“这个……”皇上听得张筠所言,迟疑片刻,随即又笑着说道,“张爱卿多虑了,辽国在边境增兵,并不是一定针对我大宋,也有可能是防守他东边的金国,近几年来,辽国与我大宋友好相处,边关无事,倒是这金国却是在这短短的几年中,国立增长迅速,这却不是一个很好的预兆啊!”
听
得皇上所言,众大臣纷纷说道,“皇上圣明,社稷之福,黎民之幸……”
不得不说,皇上此言一语中的,分析的还算合理,事实也是如此,北宋朝就是被大金所灭,而大金国却是是比辽国难缠的多,我在心里如是想到,看来这位徽宗皇帝不只是懂得书画古石文玩啊,对于政事他还是很有见地的嘛!
“可是皇上……”张筠见自己所言,皇上并不认可,因此又说道。
皇上笑着伸手,打断了张筠的说话,“张爱卿忠君爱国之心,朕明白,很欣慰……这样吧,我令虎贲中郎将秦臻率领五万兵马前去边关布防,监视辽国和金国动向,以防万一……”
听得皇上如是说道,张筠也是眉开眼笑,跪倒在地,说道,“皇上圣明!”
“张爱卿平身!”皇上又转过头去,对着身边的太监说道,“待的早朝结束,你去传朕的旨意,命虎贲中郎将秦臻率领本部虎贲军五万,前去宋辽边关,即可启程,不得有误……”
听到皇上如此急切的指令,我在心里想到,看来皇上还是很重视边关战事的嘛,只是没有表露出来,方才即便说的风轻云淡,说不定心里把辽国皇帝却是狠狠地“问候”了一遍!看来帝王皆如此,即便是做臣子的所言正中下怀,他也是装作无所谓,不让臣子看清自己的心迹。
正当我为自己为揣摩到了皇上的意思而洋洋得意之时,只见又有人站了出来说道,“启奏皇上,蔡京蔡大人为国为民,劳苦功高,理应担任宰辅一职,领导文武百官,为皇上分忧解难。”
听得此言,我在心中大叫不好,果然来了,只见说话的是吏部尚书刘可,看来这位吏部尚书刘可刘大人是蔡京的党羽无疑了,他是吏部尚书,掌管官员任命,在此由他举荐蔡京担任宰辅一职,也是合情合理,只是自己异常痛心,这帮人等的父亲刚刚离世,朝堂之上没有人可以和他们相抗衡了,他们就如此急不可耐的有大动作了,我看着这位站立在朝堂之上的吏部尚书,眼睛像要喷出火一般,只见蔡京面不改色的站立在朝堂之上,面上波澜不惊,看不出是喜是忧,这只老狐狸还是很能沉得住气的。
皇上也是微微的点了点头,在皇上心中,正如刘可所说的,蔡京是一位劳苦功高,忠君爱国的臣子,现如今有人提出这一建议,还是任命官吏的吏部尚书,皇上向吏部尚书刘可投向了一个赞许的眼神。
“皇上万万不可。”
这时又有一位看着年纪不大的官员站了出来说道,只见皇上微邹着眉头,不悦的说道,“何大人,你倒是说说怎么个万万不可!”
这位何大人也是,大有一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决心,不卑不亢的说道,“蔡大人是
对社稷有过贡献,也参加过澹渊之战,也可谓是劳苦功高,但是宰辅一职则需要一个文武兼备,刚正不阿之人担任,也要心中不能存个人私欲,万事当以家国社稷为众,团结同僚,公平公正……因此臣认为蔡大人似乎不能胜任!”
我看着这位何大人,心中早已是汹涌澎湃,泛起层层波澜,他的这一席话,可谓是据理力争,说的是有条有理,言之凿凿。在心中也是下定了决心,他日一定要结识这位何大人,如此忠直之人,自然是值得深交之人。
只是当听到何大人又提到了澹渊之战,不仅又让我想起了狄青老将军,蔡京跟狄青老将军的死是脱不了干系,倘若不是他釜底抽薪,我军怎么会陷入如此被动的局面,狄青老将军也就不会牺牲了,想到此,对蔡京的恨意也是更加一分了。
(本章完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