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星小说

新星小说>航海霸业之古帝国的崛起txt > 第206章 狮子山王相府内(第3页)

第206章 狮子山王相府内(第3页)

王守仁笑了笑,手捻胡须,脸上绽开笑容,倒是皱纹看去又加深了些,“他主动上表恳请朝廷调他去制宝船,我也是非常欣慰的,王爷最欣赏务实的人,若大家都打破头往中枢挤,恐怕我手上也没有太多的闲职可供安排,可是工厂里就不同了。”他说着,望了商业大臣史兰峤一眼。

对方会意,连忙微微欠身,“丞相说得是,下官以为,工厂实乃王爷所筹划之第一等妙事,既解决了流民问题,又能鼓励经商从而增加税收,下官也通读宋史,知道前朝不济时之国库年收,竟相当于本朝永乐年两三倍之多,当时天下之富庶,全赖贸易。可与当今一比,却又差了,工厂纷纷建竣以后,我大明之瓷器、布匹、丝绸、铁器、粮油、海盐,产量无不是原有几倍乃至十几倍,各国海舶纷至沓来,沿海诸商港日进斗金。按照现在的规模,再有个几年,大明的国力恐怕不亚于盛唐、盛宋之时。当其时也,北驱靼鞑,甚至重现汉唐气象,也是轻而易举之事!”

众人闻言,纷纷鼓掌喝彩。史兰峤自从执掌商业局以来,腰板硬了,说话也没有当年的唯唯诺诺样子,一副朝廷大员的风度,当然在今天的会面中,他仍然以晚辈自居实在不是他不想表现,而是他不敢在这几个根本得罪不起的老家伙面前装腔作势。

事实也是这样,史兰峤手握重金,但他非进士出身而作官,跟眼前这些天下大儒们坐在一起侃侃而谈,就已经觉得脸上贴金了,哪里还会有不恭的行为?这也是明代沿袭的刻板的科举制度所产生的问题。

说到科举,这倒是今天王守仁会召会史兰峤的重要原因。

按照塞拉弗的说法,科举制不变革,大明国无出路,科举制的僵化、八股取士的不合理,这些问题不光会影响到教育,更会影响到行政、军事、经济和国计民生等各个重要方面。这个问题原先是不能轻动,但其中的利弊,这些“圈里的人”早被塞拉弗耳濡目染,想了许久了。王守仁现在终于决定要好好地变一变,并且他准备按照塞拉弗的主意,以春风化雨的形式,温吞吞逐步渐进地执行科举改革,务必不能让国家因这一问题而产生尖锐的社会矛盾。

“子充,说说官学的事情吧。”

费宏应了一声,拱手道:“原山东提督学政副使王廷相,人才难得,自归降后,已经从副使按察佥事升任到提督学政直隶按察使的位置上。因执相府令,户部拨银一百万两,起建南京虎踞关学院、汤泉宫学院等七所官学,准备开设商科、工伎科、物论科、航海科、天文地理科、律政科等十门新学。朝廷已有旨意,除儒学外,还将从这十门新学培养的人材中,拔取一定比例的人才入朝为官。这两年比例略低,但今后要慢慢加上来。此外,八股文也将逐步废除,儒学将恢复明经、策论、才辩等大项,更多执政考评一项,以后官员都要经历实习期,通不过者必予调迁、撤免。”

谢迁虽然早就知道此事,闻言仍忍不住感慨,“皓首穷经,读一辈子的书,也不易啊!”

杨一清倒是豁达,虽然自己的经史方面非常擅长,也曾经历过十年寒窗苦读的历程,反倒劝说起老大人来,“谢公,这就是王爷所谓之‘进步’了,任何事情,都有此历程。隋文帝初设科举,天下以为不便,而至唐,则看出乃是有固社稷之大事!太祖初定天下,立设科举,也是为于国济材,但八股取士之弊,已渐渐突现,今日不变,将来必受其祸。毕竟,谢公也不愿意看到大明官员们一个个是只知读书的呆子罢!”

谢迁大笑,“应宁怎么讥讽起老夫来了。”

杨一清连忙拱手,“不敢。谢公乃大明文曲;谢家,三甲之门,父子俱在朝堂,令人称羡……”

谢迁笑着打断了他的话,“应宁,不必如此,你我相交多年,老夫的为人你还不知道吗?怎么突然见外起来?”

杨一清摇了摇头,“非也,今日谈论科举,乃是国之大事,不能不全力以赴,若是你我之间便有分歧,那么如何去说服朝堂上的同僚们呢?故而一清言语之间多有冲撞,还望谢公不要介意才是。”

谢迁点了点头,脸上多了点正容,他一把抓住自己花白的胡须,“应宁,你说得极是!这科举制是祖宗成法,要想改它,必会引起朝野的震动。我们无论如何,也得先想好万全之策,否则交下同议之时,难免会令你我失措。”

王守仁深以为然,众人商量了这科举制如何举措,如何改革,前后细节一一推敲,直议到晚上方才有了个条陈。

敲门声忽然轻轻地响起。

“是谁?”王守仁威严地问道。

“老奴严亮。”

“是严公公啊,进来吧。”这位严亮是武定王派给他的宫中太监,原先是服伺娘娘的,为人忠贞实在,所以被调了过来,王守仁对他也一直很满意。

严亮先向众人大人揖首作礼,众人都连忙起身回礼,不敢怠慢,严亮这才微笑着一拜,“老爷,今儿议事已经大大超过时辰了,老奴早已命人备好晚膳,是否立即就传?”

众人也都知道武定王爱护王守仁的事迹,心里羡慕,便都异口同声地相劝起来。王守仁笑了,“这却有劳严公公了。”

“哪里,这是老奴的本分。”严亮倒退着走了两步,刚刚走到门口,忽然又一拍额头,“瞧老奴这记性!禀老爷,刚刚副帅成将军派人送来信函一封,是否马上过目?”

王守仁“咦”了一声,忙道:“对对,快快取上来,可能是北方的战报!”

在陕西一路攻势乏力,他的心腹伍文定小挫以后,王守仁对北方战情的关注程度大大增加。尤其伍军方面的情报,他要求每日见呈。

众人也都知道王相和伍文定的关系,当初宁王起事,就是王守仁和伍文定二人配合默契,三十五天的功夫,就破了叛军,应该算这两人都有军略之才,不料西北方面大明边将如此骁勇,除了出了个大名远播的江彬以外,还有梁震、周尚文、李元进等,都在此次大会战中展露头角,看上去大明北方政府还远远未到现在朝廷里盛传的“气数已尽”的地步。

军情紧急,严公公也就没有刻意要求王丞相立刻用膳。

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