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星小说

新星小说>航海霸业之古帝国的崛起txt > 第145章 首次上朝(第3页)

第145章 首次上朝(第3页)

并且,成奉又马上讲到了调薪的事情,也令大多数的官员们生出“原来如此”的念头,他们反对的声音更加小了。

涨三倍工资,而且不发实物,光发贵重金属货币,这是什么概念?就等于**了明太祖时期开始的官员薪俸制了,多数的官员再也不用去靠以权谋私来混点吃喝的银子了。

这里不得不提到明朝官员的俸禄问题。

举例来说,一个县官,正七品,年俸90石米,也就是6372公斤米,每人1年就算吃掉180公斤米(在这个时候不可能那么少),这些米也只够35个人吃一年。

问题是,县官本身恐怕就有一大家子,手底下还有许多办事人员,这些人不能白干活啊?也就都要靠他的工资来撑着。

另外,更可怕的是,有40%的米他是拿不到的,那一部分就光明正大地被皇帝折换成别的东西,例如绢布、棉布,甚至一些零碎的小东西。

不是缺什么发什么,而是国库里富余什么就发什么,这些东西远远不值那些米的价钱,但政府却有着硬性标准,就像指着20匹布说,这就值15担米!那么,它就值15担!

因此,扣除那40%几乎卖不出多少钱的东西,这位县官大人每年还剩下3888公斤米了,只够21个人勉强吃一年。

这样也无所谓了,反正勒紧裤腰带还能过。问题又来了,天杀的明朝政府竟然发一部分宝钞代替米和银两!

他们发的所谓宝钞,可一点都不像塞拉弗公爵阁下的代币券那么管用。

事实上,没有准备金,也不存在印得手软诸多问题,皇帝只管叫人印,户部只管往下发,宝钞上写着一百两,恐怕连120的价值都没有,这些东西拿回去买米?估计只有脑子有问题的家伙才会卖吧!

这样算起来,这位县官大人的日子真是没法过了。

难怪,当初洪武年间,宏文馆学士罗复仁过得很清廉,因为没钱买不起房子因此只能住在郊外一座破房子里,朱元璋有次跑到他家里去看,看见两间破瓦房外一个民工正在提着桶刷墙,他就问了,罗复仁在哪里?没想到这位仁兄一见皇帝大惊失色,跪下来说道:“臣就是罗复仁!”

这令朱元璋也感觉到尴尬和惊讶。

可想而知,如果都按照明朝制订的官俸标准,十个大臣有十个吃不饱穿不暖。

想想旧事,再听听现在皇帝突然发布的命令,所有的官员们都保持了沉默,没有一个人敢说话。

受够了穷困的,听到这种命令,觉得朝廷不会是在耍我们吧?用些点子贪到点小钱还过得去的,听到这种命令,觉得想松气又不敢松气。那些大贪官们,听到这种命令,则肚里笑得都要痛了,那怎么可能?朱家的人那么小气,怎么会突然大方起来了呢?

因此,成奉在迁都准备的工作报告中,着重罗列了这一点,立刻就被人猜想是那种既好看又摘不到的甜果子而已,恐怕迁都的事情一完,皇上就会选择性失忆了。

成奉倒是觉得很得意,他见大殿里如此安静,立刻把声音也放低了下来,以免自己喉咙受到伤害这个家伙还是很注重保养的,可是喝凉水都长膘。

“以上薪俸标准,在太后、诸宫嫔妃、内官、内阁、六部府库正式搬迁完毕后一个月内执行,尽早办完,尽早兑现。”

“成大人,河漕之事,乃国家之本,岂容说停就停?直隶二百余万人,谁不眼巴巴望着漕粮?如今京师已经粮价飞涨,恶商囤积居奇,百姓嗷嗷;又适逢迁都,上直卫诸军整装待发,苍头无人约束,日久必生变乱!北方乱起,则鞑靼人势必趁势南下,几有丧国之危也!朝廷将如何应对?”

众人议论纷纷,成奉微微一笑,“这位是给事中朱鸣阳朱大人吧?”

“正是下官。”

“此事元帅早有决议,将遣船队从海外直抵河间府大沽,换漕船经卫河、天津三卫至通州,今后北方粮草供应将依此例。”

“海上?海上风急浪高,又有倭寇海盗,船队运一担米,损耗恐怕也要达到十之三四吧!”

“朱大人请拭目以待吧!”成奉不慌不忙地笑了笑,“皇上已经拟旨,重开海禁,废市舶司,将立关税使司,直接隶属内阁,但凡海运贸易,皆须由皇家银庄担保,之后凭此担保在关税使司缴纳税费,领取凭证。经年之后,海运粮秣将由商贾承担起来,朝廷只需支付运费,及买卖粮草的费用,此外勿需为任何损耗负责。”

“这……”朱鸣阳皱起眉来,“当前北京缺粮之事已迫在眉睫,现在妄论海运通商,岂不有点迟吗?”

“漕运省下来的银子呢,户部又未命还充府库,这么大笔的现银,不用来买粮食,难道还等着皇上把谷米送到你们手上啊?”还没等成奉解释,中官谷大用已经怒气冲天,恶狠狠地骂道。

朱鸣阳诺诺退开。

谷大用抖了一抖自己的威风,神气地环视了下面一眼,尖着嗓子喊起来,“皇上一代圣主,早有明议,缓修大内,节省用度,唯六部、五府,诸司、监修缮,皆由内帑出资。”

“皇上圣明!”

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