其中一条的水色,在秋冬长作青碧,颜色可人。两岸竹林苍翠欲滴,因此人们把它唤作玻璃江。
沿着玻璃江继续上行,便可以见到一处小山临江而卧,山势低矮,形似蛤蟆,此山也因为山形,被称为蟆颐山。
蟆颐山侧,坐落着一座小城,因如眉的山势而名,这便是嘉州和成都府的中转地——眉山城所在。
这里距离嘉州和成都府,刚刚都是一百六十里,是一处位置绝佳的水运交通枢纽之地。
地方不大,却甚是繁华,整个眉州,计户三万,州治编民户数五千。
大宋辖制,分路,府,州,军,县。依人口和繁华程度,又分为赤、畿、望、紧、上、中、下。
其中的赤、畿,多为京师和天下重镇。而眉州虽地处边陲,但下辖三望一紧四县,在益州路十二州中能排到第四,洵为上州,端是繁华。
如果从南门码头上岸,路过野亭,会看见城郊两侧都是田地,藕池,这是李冰当年水利的遗惠,正是芙蕖艳放之际,田园风光,煞是好看。
眉州藕,天下驰名。
农家周围,多还有一圈芋地,品种一般是当地所产的红嘴芋。
此地物产丰美,红嘴芋味道一般,因此吃的人反而不多。不过这芋头叶子与美人蕉相似,红边绿心,甚为可爱。
除了度荒,人们其实多把它当做绿化使用。
城南有一座石桥,本地人叫它南桥。过得南桥,便是低矮的土城墙。
当年宋军入蜀后,仅保留了四座城池,眉州城新靠近西南边陲,算是幸存者。
城墙上有一座门楼,上有三个大字——文明门。
从文明门进入城中,一条笔直的青石板大路延伸向北,大路两边房屋渐次稠密。
贴着城墙根,右手看过去不远,是一座官亭,名叫摘桂亭,亭后还有一所楼阁,是魁星阁,眉山驿所在。
大路的左边,则是曙远楼,可以在楼上胜揽玻璃江的江景。
大宋节日不少,二月二,三月三,这里有花市,蚕市,无论城乡,男女老幼云集于此,热闹非凡。
沿着石板路继续向北,又有一座小石桥跨溪横卧,桥名通津桥,意思是城中人出得此桥,那便是要前往码头,走水路通大津了。
经过桥边的土地庙,前行数百步,便到了眉山的核心区域。
先是道路东面边的文庙,学署,然后是眉山书院。
书院后面,东方的小丘上,还有一栋大型宫观建筑,形制和精美都是眉山之冠——文昌宫。
而道路的西面,则是最繁华的商业地带,各色行铺鳞次栉比,招牌林立。
其中有一个小巷,是四川最重要的行业——纺织业的眉山集散中心,称为纱縠行。
这些大商行大店铺,应付的是嘉州府和益州府来的大商家,属于此时的高尚社区,也是本地的上流社会大家族,所谓的江卿世家的聚居地。